医院新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2-08-30 浏览次数:6872
[字体:  ]

     

O一二年八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与发展

1

内容提要

2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0年中国GDP5.75万亿美元,超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

   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4283美元,不到世界平均值89851/2,大约是OECD(经合组织)国家均值的1/8;在182个国家中排95位;在G2020国集团)中仅高于印尼和印度,为倒数第3;在金砖5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中,仅高于印度。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从1980年的0.558增加到2008年的0.781,增长了40%

   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也走在了发展中国家前列。

过去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中国社会领域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

注:新华社网上调查结果(2005年)

4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的主要类型

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强制性建立社会健康保险,为居民提供医疗保障,代表国家——德国等

 

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国家直接举办医疗机构为国民提供卫生服务,代表国家——英国等

 

商业健康保险体制:由商业保险向社会提供医保或医疗服务,目前仅有美国等个别国家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卫生体制不是单一模式,而是采取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补充的混合式模式。

5

√健康在世界发展议程中处于中心位置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全球性现象

    √实现全民健康保障成为多数国家共识

    √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益成为卫生发展的重点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趋势

6

健康在世界发展议程中处于中心位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将健康列为第一项内容。

 

2000年联合国为筹备千年首脑峰会所作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健康排在世界各国民众最关注问题的首位。

 

▲联合国提出的问题8项千年发展目标中有3项是卫生指标,另外5项也与卫生相关。

7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全球性现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各国政治的首要议题之一。

  

   ◆发达国家由于基本都已实现全民医保,更多侧重于控制费用、满足多样化需求、改善服务满意度等。

 

   ◆发展中国家则是侧重于实现全民医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8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应从三个方面评价一个国家的绩效水平:

    √健康状况的改善

      

    √费用分担的公正性

 

    √居民的满意度

国际上评价卫生体系绩效的主要指标

9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对191个成员国家的卫生服务绩效进行了评价:

    ☆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位居前列。

 

    ☆卫生总费用世界第一的美国只排在37名。

 

    ☆我国平均健康水平列81位,筹资公平性列第188位、总体绩效排在144位。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医改进行了独立评估。

国际上评价卫生体系绩效的主要指标

10-11-III-3.

 

 

中国医改的历程(3Y3

 

主要问题

主要策略

主要成效

主要遗留问题

第一阶段

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

医疗卫生机构补偿不足,缺乏活力,能力低下

放开搞活

增加供给

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条件、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开展出现医药费用快速上涨,居民个人负担比重明显增加

第二阶段

90年代中至2002

针对上阶段遗留问题

“三医联动”开始全面综合改革

筹资体系开始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增强活力,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多渠道办医格局基本形成,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出现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三阶段

2003至今

针对上阶段遗留问题

全面综合改革

 

 

 

﹡卫生筹资状况近年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水平总体仍然较低,筹资公平性较差。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总量不足、配置不平衡、质量较低。

 

﹡群众健康总体水平提高,但不同人群和地区间差距较大。

 

﹡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

12

我国卫生筹资结构有待优化

78  80  85  90  95  00  05  07 08

1978-200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构成

13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58,约为OECD平均水平(3.1)的1/2,低于墨西哥(1.96)、韩国(1.74)、俄罗斯(4.3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25)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9.56)存在较大差距,低于OECD所有国家、俄罗斯(8.0)、墨西哥(2.35)以及土耳其(2.01.

 

●每千人口病床数为3.05张,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5.44),低于俄罗斯(9.7),大体相当于台湾1983年的水平,韩国1989年的水平。

14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

 

 

 

 

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

2.28

 

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数

1.99

县、乡镇

 

 

 

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

0.94

 

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数

0.58

 

 

 

 

每千人口平均拥有医疗机构床位

3.05

 

每千农业人口(按户籍)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

0.96

 

2008年城乡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15

我国人民健康面临着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威胁

 

 

主要健康问题

快速工业化

人均GDP3千美元,43%GDP1/2财政来自快速工业化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职业危害、伤害问题等

快速市场化

1978年<10%,→200374%201080%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生活方式、精神压力

快速城镇化

197818%200846%→预计201555%

生活环境、交通住房、精神压力、社会安全

快速全球化

2003年进出口贸易8510亿→20082.7万亿(外贸依存度63%

疾病传播不受国界限制

快速老年化

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17%

慢性疾病、老年保健、社会保障、养老服务

快速生活行为方式变化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37.7%

60死亡归因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16

     

我国国民面临慢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重大传染病

重大慢性病

重大公共问题

感染性疾病

造成寿命损失12%

慢性疾病

造成寿命损失49%

生态与环境

乙型肝炎

患者世界第一

高血压

全国患者约2亿

伤害与中毒

结核病

患者世界第二

糖尿病

全国患者约9千万

   饮水与厕所

传统性病

每年新发约80

脑卒中

年死亡约190

职业安全

艾滋病

感染者约74

心脏病

年死亡约125

食品安全

新发传染病

甲流、禽流等

恶性肿瘤

已成为我国城乡第一位死亡原因

药品安全

 

17

我国现有医药卫生体制机制难以应对双重挑战

■由于补偿不足,我国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行“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运行模式,难以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医疗卫生机构注重外延扩张,忽略内涵发展,机构微观运行效率不高。

 

■医疗保障缺乏对医疗服务的有效引导和约束,降低了我国医药卫生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18

★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难以有效保障,严重影响群众消费预期。每1元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拉动8元以上的社会消费总额。

 

★医药卫生产业发展亟需引起高度重视。我国有近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但仿制药企业占90%以上,低水平重复建设。

 

★大量劳动年龄人口长期受疾病困扰,无法形成有效劳动力。我国有超过6.5亿劳动人口收到亚健康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困扰。

 

△医疗卫生事业并不是消耗性的社会事业,而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未来的最重要的战略投入。

我国现有医药卫生体制机制难以应对双重挑战

19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深化医改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国特有政治制度优势、社会发展优势和组织动员优势。

 

§医学模式转换和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支撑条件。

当前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

20

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制度。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新模式。

 

(四)坚持统筹兼顾,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深化医改。

2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9317

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颁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2009318

22

☆性质:30年深化医改的延续

 

☆灵魂:以公益性为主线

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以加强公益性卫生目的制度设计

 

☆大思路:以制度设计解决长期难题

 体制性难题

机制性难题

结构性难题

 

☆全面性、综合性、政府主导、创新性

此次医改的特点

23

总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总任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价值基础: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它强调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筹资和提供方面的责任,从制度上保证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部分地域、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等,都能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医改的总目标、总任务与价值基础

24

医改的总体框架:四梁八柱

25

    

医改的工作重心

1)保基本

就是合理区分基本医疗卫生和非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医疗卫生由政府提供和保障,非基本医疗卫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政府保基本,要合理确定保障标准,既极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只有保基本,才能广覆盖。

 

做到保基本,还要实现可持续,使基本医保制度长期运行下去。

26

2)强基层

就是要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形成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

 

强基层既要让我们的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人才、技术投向基层;也要求基层机构明确功能定位,转变服务模式,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医改的工作重心

27

医改的工作重心

3)健机制

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核心在保障供给,关键在形成机制。

 

要抓住当前增加医改投入的有利时机,在建机制上切实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使增加的投入成为改革的红利,调动各方面推动改革的积极性。

28

内容提要

29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进展1: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

医保覆盖不断扩大: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达95%,其中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5%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从20元提高到20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收入6倍。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达70%9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5%城镇居民医保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

 

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已有超过30万人次获得补偿。

 

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2010年医疗救助资金132亿,比2008年翻了一番多,救助人次6650万。

我国医保体系构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务员补助

企业补充保险        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主体托底

成效一: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

533% up

900% up

32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2000

2010

 

费用(亿)

所占%

费用(亿)

所占%

政府卫生支出

710

15.5

5689

28.6

社会卫生支出

1172

25.6

7157

35.9

个人卫生支付

2705

59.0

7076

35.5

 

33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城乡居民灾难性医疗卫生支出发生比例下降

34

“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

35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进展2: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零差率销售,价格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和住院费用相应降低。

 

各地以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由看病卖药转向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常见病和慢性病的防治管理。

 

完善基本药物政策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统一招采配送配送平台。80%县市推广基本药物临场指南和处方集。

 

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达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进展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

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都得到很大改善。过去两年中央投资412亿用于基层机构建设。(2011年全国卫生机构达到95.4万所;卫生人员861万人、病床数516万张)

 

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2011年启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改善软件。(安排3.6万名基层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累计为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万名免费定向培养学生。)

 

基层服务网底功能逐步显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的就医秩序正在形成。

“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有所缓解

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城市大医院“三长一短”问题逐步缓解

38

基础工作量明显增加:

2011年门诊量达到38亿,比2007年增加29.4%

2011年住院量达到3800万,比2007年增加34%

 

城市(%

农村(%

 

2008

2011

2008

2011

基层卫生服务

48.3

55.5

 81.7

81.8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24.8

 24.3

  57.3

 57.4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3.5

 31.2

  24.4

 24.4

 

首诊在基层的比例有所增加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39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进展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方针有了制度安排,是医改一个突出亮点。

全面实施十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大幅度增加,人均25元。

 

2011年底:

§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达9.82亿。

§全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4%82%

§50%65岁老年人享受了免费体格检查

§农村住院分娩率96%

§各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

§规范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年医改任务

截至201112

完成程度

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

————

2727

———

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5767万人

6832万人

118.5%

改炉改灶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

163.1万户

168.9万户

103.6%

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

————

2356万人

———

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1128万户

1328万户

117.7%

贫困白内障免费复明术

100万人

109万人

109%

妇女宫颈癌检查

1000万人

1169万人

116.9%

妇女乳腺癌检查

120万人

146万人

121.6

 

国家重大公告你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医改三年来,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008年的 34.2 降至到2011年的  26.1

孕产妇死亡率

42

医改三年来,婴儿死亡率(

2008年的 14.9 降至到2011年的  12.1

婴儿死亡率

43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进展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2000多家公里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北京、上海、福建省厦门、深圳、昆明、西宁、鞍山、七台河、镇江、芜湖、马鞍山、潍坊、洛阳、鄂州、株洲、遵义、宝鸡)

 

在规划布局、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支付制度、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支援基层等方面全面探索。

 

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行预约诊疗、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等便民惠民措施。

 

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组建上下联动的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体、鼓励社会办医、努力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

 

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

初步效果:卫生服务利用量迅速增长

 

2005

2011

增加%

全国医疗机构门诊人次数

41.0亿

62.1亿

51.5%

全国医疗机构出院人次书

7184

14920

107.7%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体会与启动

经验一:始终坚持党和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领导

         ——这是医改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经验二:始终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这是医改的正确方向

 

经验三: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

         ——这是医改的基本原则

 

经验四:始终坚持创新与发展

         ——这是医改取得成功的推动力

回顾三年医改,我们可以说:

经过几年努力,人民群众通过医改得到了更多实惠,看病就医“难”和“贵”的问题有所缓解。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年努力,一些长期困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出现好转。

 

经过几年努力,医改对宏观经济科持续发展也开始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国医改目标、方向、原则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内容提要

48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十二五”时期市医改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围绕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的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3项重点工作,抓住医保、医药、医疗三个重点环节‘加强相互协调,实现“三医联动”争取医改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十二五”医改的主要指标:健康指标

 

健康指标

 

 

 

健康状况

人均预期寿命

提高一岁

婴儿死亡率(‰)

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4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12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疾病预防控制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100

艾滋病病病毒感染(万)

控制在120万以内

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者治愈率(%

85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重点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

50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

80

 

妇幼

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85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85

 

“十二五”医改的主要指标:工作指标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十二五”医改的主要指标:工作指标

卫生监督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人口数站总人口数比例(%

80-90

医疗保障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率(%

75

 

卫生资源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88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07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4

医疗服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

9

卫生投入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30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元)

60

 

-53-

III-3.

 

Ⅳ统筹推进

相关领域

配套改革

为实现“十二五”医改目标,我们必须: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全面开展门诊统筹,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5%,明显速效与实际住院支付比例的差距。

 

2、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采取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位、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控制作用。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3、提高医保经办管理水平。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居民健康卡。全面实行统筹地区即时结算,推进跨省即时结算。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4、提高大病保障水平

以省为单位统筹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基金。2012年底前全面实施已经开展的8个病种保障,并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统筹地区将保障病种范围扩大到20个。与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衔接,使补偿水平提高到90%左右。

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12类大病保障病种范围

重性精神病

耐药结核

终末期肾病

妇女乳腺癌、宫颈癌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

新农合

肺癌

食道癌

胃癌

结肠癌

直肠癌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心肌梗塞

脑梗死

血友病

型糖尿病

唇腭裂

甲亢

已保8

新增12

遴选原则:健康危害大、疗效确切、费用可控

201112月底,共有26536名先心病患儿和7729名白血病得到救治。

56

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

医疗服务的优势

由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医疗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有本质不同;

卫生部门统一管理能够强化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建立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医联动”的新机制。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1、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措施。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2、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制综合改革。

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加快实施一般诊疗费并落实医保支付政策。健全绩效评价考价考核机制,完善体现医务劳动特点的工资和分配制度。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基层首诊试点。

 

4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

建立以省为单位覆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三)着力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总量不变,结构调整”,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2012年在300个左右试点县先进推开,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2完善综合补偿机制改革。

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方式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如何使2015年医疗机构人员收入明显增加?

2011      2015

61

“管办分开”应是在大卫生前提下的纵向分开

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还是有的,就是先易后级、先基层后中心、先农村后城市。我们的国家很大,各地情况不同,找到一个“一刀切”的模式比较难。我们不主张脱离卫生行政部门去搞只管保值增值的医疗资产管理机制,因为公立医院是卫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且责任非常重大,不能完全脱离大卫生系统。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展望

(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

1、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扩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逐步增加重大公卫生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

 

2、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放宽准入标准,改善执业环境,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相关政策措施。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范化发展,鼓励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

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和防治结合的体系建设,为有效防控慢病筑起坚实壁垒

卫生部

省卫生厅(局)

地市卫生局

县区卫生局

中国CDC

CDC

地市CDC

县区CDC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国家癌症中心、心血管病中心

省级各类专病防治办公室

地市级各类专病防治办公室

县区级各类专病防治办公室

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行政管理

技术协调

技术指导

属地综合医院和慢病专科医院

属地综合医院和慢病专科医院

属地综合医院和慢病专科医院

     

65

保基本:就要保大病、保预防

 

强基层:就要强人才、强政策

 

建机制:就要调利益、调结构

 

可持续:就要明责任、谋长远

深入把握医改核心精神: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