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囊肿(即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胆道疾病,一旦出现误诊延误治疗,很容易发生严重腹腔感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今年以来,市妇幼保健院依托与安徽省儿童医院专科共建优势,多学科紧密合作,连续成功开展两例新生儿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手术,开创我市此类手术先河。
胆总管囊肿多为女孩常见,接受手术的两名新生女婴在其母亲接受产前B超时发现异常,经诊断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孕妈妈怀孕期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医护人员始终保持随访,定期进行肝胆B超和肝功能检查,密切关注母婴健康状况。两名新生儿出生48天、41天时,发现黄疸明显,总胆汁酸上升,考虑肝脏损害,不得不将手术提前提上日程。
胆总管囊肿手术在小儿外科中属于较大手术,在安徽省能够实施此类手术的医院,也是寥寥无几的。妇幼小儿外科主任未德成介绍,考虑到新生儿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对麻醉要求很高,实施手术存在相当风险。此外,术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胆瘘、胰瘘、肠瘘、肠梗阻、吻合口狭窄、术后反流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等多种并发症,都对医院开展手术的能力和条件以及术后护理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经小儿外科团队充分讨论、评估和周密的术前准备,今年7月11日、10月19日,两名新生儿先后进入手术室,接受腹腔镜下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后,她们分别被转至新生儿科过渡,待病情平稳后、能够自主呼吸再转至小儿外科继续治疗;术后5天,两名女宝就喝上了妈妈的乳汗。如今,她们都已经顺利出院,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健康快乐成长。
正确认识胆总管囊肿
胆总管囊肿以腹痛、腹部肿块、黄疸等为主要症状。发病原因不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胰胆合流异常等有关。
临床症状主要为右上腹疼痛,由于小儿不会说,容易误诊,一旦囊肿破裂,腹痛突然加重出现腹腔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平时可以表现为间歇性黄疸,严重时可有皮肤瘙痒。一旦囊肿合并感染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最常规的检查就是B超,可见肝脏下方囊性包块,有时含有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以明确判断有无胰胆合流异常。
本病一经确诊均需及早手术,否则患儿逐渐发展黄疸加重甚至肝硬化、胆总管穿孔、癌变等并发症。手术方法主要有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囊肿肠吻合的内引流术、扩张胆管切除胆道重建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目前可以行腹腔镜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