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家庭预防

发布时间:2020-04-23 作者: 张娉娉 浏览次数:7477
[字体:  ]

t016af883fb3907c3b0.png

一、吮手指、咬指甲

孩子出现反复自主不自主地吸吮自己的手指,在0-4月龄时期的婴儿属于正常生理反射,7月龄8月龄处于高峰状态,孩子在2岁以后逐渐消退,4岁之后吮手指属于行为偏异。5岁以后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地啃咬指甲行为,也是顽固性吮手指行为的延续,严重者还会啃咬脚趾。

孩子往往处于长期孤独、缺少适宜年龄段的玩具、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同龄孩子交往出现困难时常常将吸吮手指作为自我安慰的方式。因此家长在带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应该总是强制要求或进行辱骂惩罚,应该多陪伴孩子,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可以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的表现,与学校老师经常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孩子的困扰、焦虑、压力等,积极应对解决困扰,让孩子感到被关心,被理解。带孩子外出活动接触大自然,参与社区活动等。

二、电视依赖

预防孩子出现电视依赖,需要家长要适时限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培养孩子自主看电视的能力,即训练孩子选择看电视的内容,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次数、懂得吸收有益的信息;家长可以定期定时与孩子一起观看电视,帮助儿童理解内容,引导培养其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鼓励儿童闲时多参与户外运动或其它游戏,鼓励他们多参加伙伴游戏。保障良好的家庭关系、加强亲子互动、保持有规律的生活等。

三、攻击行为

学龄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常见为易发脾气或被激怒,出手打人、推人、踢人、抢东西和骂人等。

家长在抚育过程中不应过度溺爱、骄纵或过度惩罚。应该以身作则,提高修养,避免打骂体罚孩子,教会孩子控制或适度宣泄不良情绪,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态度。通过奖励方法来训练儿童学会等待和对需求的耐受性。儿童发脾气的时候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暂时不予理睬,或通过其他活动来分散注意力,也可采用“隔离法”,让其独自在房间里待一会,面壁思过和反省,直至平静下来。